首页

诗蔓踢裆玉手折磨

时间:2025-05-29 20:16:16 作者:博物馆里“画”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28842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题: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怎样的关系?

  记者 王宗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500年前后的几个世纪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指出“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其时,孔子、孟子、老子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中华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怎样的关系?著名作家王蒙与著名学者王学典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王蒙王学典对谈录》于2024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两位大家“高山流水”,娓娓道来,在对谈中深刻回答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正确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键。两位大家在对谈中,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精炼出中华文明的文明自信力、生命力、凝聚力与亲和力,这是新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形成的丰沃土壤;并一致认为,文明的更新与发展,必须经由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未来所在。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长期交往中形成开放的体系,正是具有突出特性,才能长期高水平发展。而这种文明发展状况,也为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在对话中推动自身发展的“再造”,更好地回应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平衡传统与现代,需找到两者间的衔接。王蒙在对谈中提出,传统文化的基本在于其“此岸性”,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王学典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归纳为儒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此岸理想。正因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着实践性、此岸性,关注现实,才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与根基。王蒙认为,中庸之道,是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另一衔接,中是准确,庸是正常,“中庸”就是不为已甚,过犹不及,留有余地,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克服根源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概念所具有的弊端,纠其之偏。

  平衡传统与现代,归根结底是要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服务。在对谈中,王学典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重建价值观与秩序追求,要有抓手与基础,有足够现成的东西为之所用,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述过程的最佳资源与最佳凭借。王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很大的一个意义在于,能够认真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其有生命力、仍在人性中活跃的部分,“不管你吸收了多少外国的人工智能也好,电力与发电、无线电技术,还是各种技术也好,都仍有中国文化的灵魂在那里”。

  古往今来,环视中外,对谈中洇着人类历史的浓墨重彩。孔子对谈老子,适周问礼,传道授业,塑中华礼仪之邦。柏拉图著《理想国》,载苏格拉底与他者对谈,奠定西方哲学基石。

  如今,两位大家以对谈的形式,深刻解读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严谨论述又不失风趣表达,既得学理,又易领悟。现代化、全球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蕴含着力量。(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春走基层)浙江浦江:春节不打烊 乡贤与家乡“双向奔赴”

南宁9月30日电(林浩)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召开2024广西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及系列促消费活动媒体吹风会,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

台湾制造业PMI连续七个月紧缩 部分指标改善

河北将引导各地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游园、公厕、家长等候区、直饮水等“四件套”,并将其范围拓展至绿道等周边,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将开展河北省特色公园评选活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业态丰富、配套完善、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以及继续推进“国球进公园”,为群众增添更多绿色活动空间。

成渝主轴国际班列班车集结中心在四川内江揭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万物互联社会的加速到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全球化特征愈发鲜明。随着陆、海、空、数字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力发展的边界和场域不断拓展融合。当今世界科技创新需要在开放场域的交流、碰撞、合作、互促中得到发展,同时,围绕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技术难题和技术治理,开放合作也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实现繁荣发展的法宝。这都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开放中不断拓宽生产力要素系统边界,支撑生产力结构系统升级,并驱动其生产力功能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浙江杭州:逐梦向未来 侨界青年共话“创新与发展”

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是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授权,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级别公路自行车赛事,包含了男子世巡赛、女子世巡赛两项赛事,其中男子赛于10月12日至17日在广西北海、钦州、南宁、柳州、桂林5个城市举行,比赛线路总长度共958.8公里。

2024年全球秦商大会“校友回归、助陕发展”专场活动举行

从长期看,营商环境是决定市场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近期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作出了重要部署,包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不少外企告诉《国际锐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需要同向发力、凝聚合力。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政策,将使他们在更公平和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开展业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